他是春晚舞台上的“小品之王”,但在最辉煌的时候却选择了隐退。
他曾因为道具组的“背刺”而愤怒吼叫,连碗面都不给;也曾因版权问题与央视打起了官司。
从春晚的当红炸子鸡到如今的落魄果农,再到中戏讲台上的“喜剧教父”,
陈佩斯用他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“硬骨头”。
最近,71岁的陈佩斯现身中央戏剧学院,刚一进教室,学生们顿时激动不已。
大家都跑了过来,把走廊挤得水泄不通,就为了能够近距离看看这位喜剧大师的风采。
演员靳东也特意赶来了,由于人实在太多,他没找到座位,只能在地上专心地记笔记。
大师就是大师,虽然已经离开春晚舞台25年,依然是个传奇般的存在。
回到40年前,春晚开播前半个小时,突如其来的变故差点让导演崩溃。
可陈佩斯迅速行动,以绝妙的表现及时救场,不仅扭转了局面,还创造了春晚历史上的一段不朽佳话。
道具组“背刺”
1985年春晚开播前的30分钟,春晚后台的化妆间里气氛紧绷得就像要挤出水来一样。
陈佩斯眉头皱得像是要出雷阵雨,手里死死抓着一个搪瓷缸。
这时,他突然一把将搪瓷缸摔向地面,那声音清脆响亮,瞬间冲破了原本沉闷的气氛。
紧接着,他的吼声在走廊里回荡:“就连碗面都不给?道具组真是把我嗷嗷的放鸽子,这戏怎么演啊?!”
旁边的老搭档朱时茂,手里紧紧握着被汗水湿透的剧本,原本红润的脸此时却惨白如纸。
他的嘴唇轻轻抖动,仿佛有话要说,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。
就在这时,总导演黄一鹤急匆匆地闯了进来,脸上透着几分焦虑和愤怒,猛地拍了一下桌子,
他提高了声音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有条件就得上,没有条件也得想办法创造条件上!”
监控器里,陈佩斯深吸了一口气,迅速调整好状态,抓起一个空碗,便开始即兴表演。
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种陶醉的表情,仿佛眼前真有一碗香浓可口的炸酱面。
他的嘴巴快速咀嚼着,发出“吧唧吧唧”的声音,吃得满嘴生香。
台下的观众简直被陈佩斯的表演迷住了,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,热闹得很。
有人笑得直不起腰来,还有的老人假牙都不小心掉进了酸菜锅里。
这场凭借“空气干饭”逆转局面的《吃面条》,
凭借独特的创意加上陈佩斯的超棒演技,成了北影教材里的经典范本。
时隔多年,抖音上的“无实物嗦粉挑战”火了一把,播放量轻松破亿,弹幕里到处都是“陈佩斯关门弟子!”的调侃,真是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大。
小品《吃面条》让陈佩斯一炮而红,之后每年的春晚他都成了常客,
他和朱时茂一块儿演的《卖羊肉串》、《主角与配角》等作品,让他在喜剧界的地位稳如泰山。
就在陈佩斯在春晚舞台上风头正劲的时候,他却突然从这个舞台上消失了。
这一下,谣言满天飞,有人传言他是因为跟央视打版权官司被封杀。
可真相其实更加让人感慨不已。
走投无路。
在春晚的高压创作环境下,陈佩斯连续工作了14年,身体渐渐有些吃不消了。
他的喉咙里满是血泡,每次说话都疼得厉害。
医生郑重地告诉他:“再这样大喊下去,可能会成哑巴。”
对一个靠表演赚钱的喜剧演员来说,失声简直是个致命的打击。
陈佩斯在创作上也遇到一些困境,他费尽心思打造的小品,常常被要求删改得七扭八歪。
再者,他察觉到观众席上全是“托儿”,这种情况让他觉得自己的艺术理想被现实狠狠地击破了。
他曾无奈地说道:
“我想把最真实、最纯粹的喜剧呈现给大家,可现实总是跟我唱反调。”
更让陈佩斯气愤不已的是,他察觉到央视底下有个公司私自发行未经授权的小品光盘。
这简直是对他知识产权的严重侵害,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扛起诉状,把央视告上了法庭。
多年后,陈佩斯在接受采访时,眼圈都红了,激动地说:“他们以为我图钱,其实我真正要的是尊重!”
这场官司虽然最后陈佩斯赢了,拿到了33万的版权费,
不过,他也为了这件事耗费了不少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累坏了自己,最终选择告别春晚的舞台。
没想到,这个决定反而给他的人生下半场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全家一起啃馒头,种树。
1999年,陈佩斯的人生走到了最低谷。
他的影视公司倒闭,银行卡里的余额仅剩下可怜的两位数。
女儿的学费都得到处借,全家只能挤在郊区一间小平房里,天天吃咸菜配馒头过日子。
生活的艰难就像一座大山,压得他快透不过气来。
这时候,妻子王燕玲站了出来,她静静地拿出了藏了很久的70万。
她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选择——承包北京延庆的万亩荒山。
她斩钉截铁地对陈佩斯说:“种树吧,绝对不饿死!”
于是,陈佩斯就把那身璀璨耀眼的演出服脱了,天天凌晨四点就摸黑上山,开始挖坑种树。
他的双手上都是老茧,指甲缝里满是泥土,可心里却特别舒坦。
他曾乐呵呵地说:“虽说身体挺累的,但这踏实的感觉,让我领悟到了生活另一种意义。”
十年后,那片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山,摇身一变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摇钱树”,给人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。
满山遍野的石榴树绿意盎然,年销量直逼百万斤。
“陈佩斯牌”水果直接供应高档超市,获得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。
陈佩斯凭借种树赚来的第一笔钱,没选择安逸享受生活,而是转身投入到了话剧的世界。
他带着精心筹备的话剧《托儿》,踏上了全国巡演之路。
在巡演的过程中,他和团队都拼尽全力,每一场演出都尽心尽力。
最终,《托儿》的全国巡演达到120场,票房高达4000万,陈佩斯在艺术界的实力再次得到了证明。
在那之后,央视时隔36年突然向陈佩斯伸出橄榄枝,想要和他“再续前缘”。
这一下子可把不少观众和媒体都惊呆了。
一笑解千愁
2021年,一条消息迅速登上热搜,央视推出的一档喜剧综艺节目公布了官宣,宣传海报上赫然出现了陈佩斯的身影,作为导师的他引发了热烈关注。
喜剧大师再次回到央视的舞台,网友们纷纷感叹:真是好久没见了!
在节目里,陈佩斯的点评每一句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他说:“喜剧作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观众乐呵,能让观众发自内心的笑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一提到“春晚”,陈佩斯的眼中就难免闪现出一丝泪光。
那泪光里,可能藏着他对那些岁月的怀念,还有对春晚那份复杂的情感。
再次回到央视,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喜剧艺术家的初衷。
看来央视好像把网友们的意见都给记在心里了,喜剧的核心就是带给大家快乐,教育可不是它的任务。
陈佩斯终于凭借自己的坚持迎来了一丝变化。
他现在站在中戏的讲台上,
他也提到了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:“我这辈子最自豪的,不是参加了多少次春晚,而是从未向规则妥协。”
结语
现在,台下的陈佩斯,已经成了四个孙子围绕的“萌宠狂魔”。
他亲自为双胞胎孙女编织毛线帽,还常常带着孙子去地里摘石榴。
从春晚摔碗的怒吼,到在中戏传道授业,他宁愿啃馒头种树,也不愿意跪着赚快钱。
他一直坚守的艺术理念,在中戏的讲台上引来了00后热烈的掌声,也赢得了所有观众对他的高度敬意。
#图文打卡计划#